新闻资讯

十年高速增长,中国体育产业走出特色路

十年高速增长,中国体育产业走出特色路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林德韧、周科、季嘉东)体育产业,朝阳产业。

十年高速增长,中国体育产业走出特色路
(图侵删)

在中国大步迈向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进程中,中国的体育产业也经历了长足的进步。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业内通常将其称为“46号文”。这份重磅文件的发布被认为是中国体育产业开启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自那以后,体育产业开始呈现更明显的爆发式增长态势。

如今,距离《意见》发布已有十年,这十年间,中国体育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独特发展之路,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对于中国体育产业的过去十年,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有两个最明显的感受,一个是在技术、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另一个是体育产业深度融入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与欧美相比,我们体育消费的绝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这一方面对我们的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另一方面也倒逼我们创新,也就是像互联网健身这样的技术创新,‘体育+’和‘+体育’的组织形式创新以及基于无形资产的商业模式创新。我们的体育产业在盈利模式和增长方式上与欧美的体育产业发展路径并不相同,其实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王裕雄说。

图为2014年7月2日拍摄的体育蓝皮书。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回顾《意见》发布后的这十年,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时期体育决策咨询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雪莉说:“这十年,从学术和理论的角度,大家对于中国体育产业的一些基础理念有了共识。比如,我们的体育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天然就具备市场商品和公共服务产品的双重属性,所以全民健身的事业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具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性,另外,中国的体育产业在这十年的发展中与其他产业也有了充分融合。”王雪莉说。

目前,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体育产业最新全国数据为2022年数据。截取2014年至2022年的时间段,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3574.71亿元上升到了33008亿元,增加值由4040.98亿元提升到13092亿元,占2022年GDP比重为1.09%,而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仅占当年GDP的0.64%。

7月8日,在山东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加工碳纤维自行车架。新华社记者朱峥摄数量增长的背后是体育产业“支撑力”和“带动力”的增长。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实践上,体育都已更深入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以2023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为例,该展会将论坛、展览、展演、洽商、赛事等组合在一起,各方通力合作,文、体、旅、商、教、林、制造等多行业深度融合,政产学研全面互动,吸引了全国各地超2万名业界人士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为云南省各行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37亿元,拉动体育及相关消费2.56亿元,税收效应2841.55万元。

安徽财经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姜同仁认为,“46号文”和其他后续的体育产业相关文件的出台,对体育产业的刺激拉动作用是符合预期的,整体是有作用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大众参与,比如路跑,比如一些资源型的地区,如安徽皖南山地、贵州喀斯特地形、东北冰雪等等,都有了很好的发展体育产业的经验。”姜同仁说。

10月20日,2024天津马拉松鸣枪开跑。本次赛事共设置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健康跑三个项目,约3万名跑者参赛。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2023年,姜同仁申报的课题《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建设研究》获批立项,他提出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诉求,加快建设适合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抓紧补短板、锻长板,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达成支柱性产业预期目标的正确方向。

对于新发展阶段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特点,他总结道:“首先是经济性,体育产业是有经济价值的;其次是嵌入性,各类赛事、全民健身等等,都有很强的嵌入性;第三是融入性,体育属于大文化,跟教育、文旅、康养都可以很好融合;第四是精神性,体育运动有着独有的精神属性,这个是其他很多行业不具备的。”

2020年12月25日,游客在后海村皇后湾沙滩上学习冲浪基本动作。近年来,三亚不断推进热带滨海休闲度假体育旅游,冲浪、潜水、海钓、帆船、桨板等一系列新兴运动蓬勃开展,各地水上运动爱好者纷至沓来。新华社记者张丽芸摄十年来,中国体育用品制造加速升级,户外运动产业蓬勃发展,体育赛事经济成效显著;“电子竞技员”“运动防护师”等新职业成为吸纳就业的新蓝海,体育“+旅游”“+文化”“+商圈”等新业态成为推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具有高成长性、可持续性特征的体育产业,在助力经济动能转换、助推高质量发展方面显现出不可估量的能量。

展望未来的发展,王雪莉认为,体育产业的相关企业类别多、规模普遍偏小,未来应该继续加强对体育产业市场主体的培育。另外,要增强体育产业政策的适配性,让“游戏规则”更加明确,让利好产业发展的政策更有效地惠及体育产业的从业者。

2023年5月21日,参与2023年环塔拉力赛的赛车疾驰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大峡谷。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王裕雄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规模在快速增长,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也在快速增长,具有盈利能力的商业模式构建可能更简单更容易一点,生意会好做一点,再加上我们继续坚持做正确的事情,继续开发‘体育+’‘+体育’这类的融合性产品,那么发展的空间会特别大。另外,数字体育、虚拟体育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坚持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实现更均衡的、稳定的、更高质量的持续高速增长,顺利实现到2035年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 二季度业绩狂飙的昂跑,难逃“鞋底断裂”质量差评
  • 今年前9个月全国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稳定增长
  • 安徽合力获融资买入0.30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0.70亿元
  •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子公司研发新药获得临床试验批准的公告
  • 北京今夜最低气温零下14℃
  • 3月20日江苏省地方小麦交易结果
  • 汇成股份获融资买入0.27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0.57亿元
  • 元道通信20CM涨停:目前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 荔浦大顺取得提高防击穿能力的双面PCB电路板专利,有效避免器件被击穿损坏
  • 139条吐槽帖:什么副业最经常踩雷?
  • 钓一条鱼,可兑60万元?!垂钓场竟变赌博窝!
  • 北京博物馆之城规划图“上新”!军博将开通州分馆
  • 十年高速增长,中国体育产业走出特色路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