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升至29.7%
6月6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介绍,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已上升到2023年的29.7%,城乡差距、中东西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李长宁介绍,自2012年开始,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每年组织开展我国健康素养监测工作,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36个县区。监测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依据,监测对象为15至69岁常住人口,每年调查人数约为8万人。
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已经由2012年的8.8%上升到2023年的29.7%,特别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提升幅度明显增大,目前已经接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的目标。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从城乡分布来看,2023年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3.25%,农村居民为26.23%;从东中西来看,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3.3%,中部地区为28.85%,西部地区为24.44%。分析发现,城乡差距、中东西地区之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
国家卫健委新闻司副司长米锋表示,自今年6月开始,国家卫健委将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工作,不断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汇集优质资源,围绕“一老一幼”、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完善健康科普资源库,出版健康科普系列丛书,持续发布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
同时,国家卫健委将不断净化健康科普信息传播环境,加强多部门联动,广泛传播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加大对互联网不良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和处置;并继续推进健康县区和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自今年开始,每年6月,国家卫健委将集中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主题宣传活动,推动提升素养、收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