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新村丨凝心聚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
人民论坛网|作者廖维晓黄焕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当前要抓好乡村振兴”“总的要求仍然是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五个振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要以“五个振兴”为抓手,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同向发力,在强村富民上实现更大作为。
以产业振兴为基础,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实体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新征程上乡村振兴要想实现“加速奔跑”,必须把产业振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一是坚持“守正”,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传统村办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征程上要继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完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创新经营模式,引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提高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增强竞争优势,实现传统产业新发展。二是坚持“创新”,打造独特优势品牌。实现产业振兴必须要充分挖掘农村资源多元化价值,立足产业基础和要素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一批自身实力强、就业容量大、品牌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优势、一村一品牌,探索一条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发展道路,为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以人才振兴为关键,注入乡村发展“新活力”
治国经邦,人才为要。实现乡村振兴,要重视人才振兴,用“薪”用心用情落实好人才“引育留”工作。一是坚持引凤回巢,用“薪”做好人才引进。基层乡镇要立足农村发展实际,用好政策,重视激励留人、前景留人,发挥政策优势,畅通人才渠道,完善基础设施,补齐教育和医疗短板,加大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补贴和政策优惠力度,鼓励和支持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解决优秀人才后顾之忧。二是坚持育龙孵凤,用心做好人才培育。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素质,加强校地结对帮扶,推动继续教育发展,根据发展实际设置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用心做好优秀人才培育工作,打造一支以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带头人为主的“土专家”队伍。三是留凤筑巢,用情做好人才留用。用好乡村振兴政策优势,加强就业帮扶,积极开发乡镇公益性岗位,稳就业、促增收,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留下更多人在乡村发展。
以文化振兴为基石,展现乡村发展“新气象”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总抓手,以移风易俗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一是要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良好家风,建立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以长效机制和制度约束,促进农村文化生态净化,厚植文化沃土,展现乡村新气象。二是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如村民书屋、村民文化广场等,提高文化服务水平。结合农村实际,加大对农村特有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农业文化资源价值的开发力度,创造出更多符合农民口味、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创造出更多独具“乡土气息”的文化产品。
以生态振兴为支撑,绘就乡村发展“新画卷”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农村。一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加强村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化带建设、道路硬化美化工程,积极开展村屯人居环境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改变以往人们对农村环境的印象。二是建立村民环境保护考核量化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考核量化制度,对村民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实行积分制管理,设立积分超市,鼓励村民通过自觉参与环境卫生保护活动,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以组织振兴为保障,增强乡村发展“新动能”
增强农村发展动能,农村基层组织振兴是保障。一是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基层党支部肩负推动发展的重任,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支委班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强化领导班子配置,加强村两委政策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引领发展能力、把握政策能力,确保农村发展不偏向、不走歪。二是强化党建引领的自治机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健全村党支部引领下的自治体系,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和党群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增强乡村发展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科学把握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的内在联系,系统推进,明确定位,找准方向,朝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不断前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效。
作者: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廖维晓,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黄焕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