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虎俊隆:“让后来人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在彭阳县孟塬乡草滩村古庄院虎俊隆家老宅,有一处“秦长城观景台”。凭栏远眺,可以看到对面山梁上战国秦长城的古老遗迹。

“你们看,那就是敌台。”虎俊隆指着远方五个串成一线的“小土包”,“现在是夏季,有绿草覆盖,要隐蔽一些。到了冬季,黄土裸露,更显苍茫之感。”
68岁的虎俊隆是一名退休教师。2022年,他自掏腰包在老宅高处建起了这处观景台。观景台内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的两阕词:一阕是《清平乐·六盘山》,当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说的就是眼前的战国秦长城;另一阕是《沁园春·雪》,大雪纷飞的日子,在孟塬可见“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壮美。
古庄院被认定为中央红军第十三大队宿营地旧址,是当地有名的“红军长征生活体验园”。这当中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2015年,虎俊隆退休返回老家,在翻修老宅时,从窑洞口的牲口槽中挖出了一颗手榴弹和两枚手雷。他赶紧联系彭阳县史志办。经确认,这些物件系红军长征经过休整时遗留的武器。
彭阳县是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宁夏的主通道,红军队伍在这里停留了三天两夜。虎俊隆从小听着长征的故事长大,喜好收集红色藏品。手雷和手榴弹是何人所埋?老宅的新发现让虎俊隆有了刨根问底的想法。他花了两年多时间走访调查,一段尘封往事因此被揭开。
1935年,14岁的红军小战士郭文海跟随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在腊子口战役中,郭文海左腿负伤,和其他两名战友落在了队伍后面。同年10月9日,郭文海三人拼命赶上了夜宿彭阳古庄院的部队。然而,第二天天不亮大部队就继续行军。因体力不支,伤情恶化,郭文海和战友再次掉队。
为了减轻负重,他们将准备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光荣弹”埋在所住窑洞的牲口槽内,继续追赶大部队。但没走多远,他们晕倒在距古庄院不远的草地里,被早起干农活的虎家兄弟发现并收留。伤势较重的郭文海在虎家住了一年多,彼此亲如家人。
1936年底,郭文海辞别虎家兄弟重返部队。归队后的他始终记着虎家的恩情,为自己的次子取名郭虎宗。
知道这段历史后,虎俊隆专门在古庄院开辟了一孔窑洞,设立了展厅。3枚锈迹斑斑的“光荣弹”躺在陈列柜里,讲述着一段鱼水情深的故事。
重回古庄院居住的虎俊隆守护着这片红色土地以及古老的长城遗迹。“我要让后来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虎俊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