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同比降24%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骆倩雯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8日介绍,今年上半年,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4%,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浓度最优、改善幅度最大;100个国家和市级地表水考核断面动态消除劣V类,Ⅰ-Ⅲ类断面68个、同比增加15个;土壤环境状况总体良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阶段性调查显示,各圈层生物多样性特色明显。
今年上半年,大力实施氮氧化物减排,持续优化车辆结构,出台鼓励新能源小客车置换政策;按计划推进核心区燃油锅炉“清零”。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修订建筑涂料等2项挥发性有机物强制标准,完成5家企业升级改造,启动182家企业绿色诊断。持续开展对产业园区、集聚区VOCs走航监测;鼓励夏季夜间装卸油和错峰加油。精细管控扬尘,各行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建设工程扬尘治理综合监管要求,联合整治道路扬尘,全市降尘量持续下降。
严格水资源保护,持续加强水源地保护,编制完成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管控规划,促进生态保水和绿色发展;完成第一轮密云水库上游生态补偿协议绩效评估,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推动第二轮生态补偿协议签订。加快水环境治理,发布2022年第1号总河长令,落实河长制治水责任制任务清单。汛前启动“清管行动”。全市90%的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383个村污水设施开工建设。加强水生态保护,开展水生态状况调查,清洁指示水生生物活动范围有所扩展,全市水生态稳中向好。
此外,推进重点领域低碳发展,启动低效数据中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本地新能源,推进域外绿电基地建设;碳普惠机制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累计产生减碳量16万吨。深化碳市场建设,1300余家碳排放单位纳入碳市场管理。推进试点建设,发布低碳试点工作方案,将围绕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企业、气候友好型区域等引领示范,带动全社会低碳生产生活,提升全市低碳发展水平。
今年上半年,全市合力提升生态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初见成效;超额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任务。下一步,北京市还将加快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