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艺术分享会重回线下,特色书店守护“城市温度”

艺术分享会重回线下,特色书店守护“城市温度”

疫情的第三年,也是码字人书店的第四年。

艺术分享会重回线下,特色书店守护“城市温度”
(图侵删)

6月18日傍晚,天色渐暗。关掉顶棚的照明,仅留几盏烛火般的小灯,一整面书墙光影中变幻。在氛围感十足的书店里,大家随意落座,视线投向不远处的唱片机——以歌剧男高音为主题,一场黑胶唱片共赏会正在进行。从多明戈、卡雷拉斯到帕瓦罗蒂,大家身居一隅,内心却随着音乐飘远。

看到听众全身心沉浸其中的陶醉神情,书店主理人李苏皖禁不住嘴角上扬。在她心里,码字人的“高光时刻”又回来了。

码字人书店创办于2018年秋,开在和平里北街远东仪表公司的老厂房里。昔日的精密仪器车间被精心改造成一家以戏剧、电影、诗歌为主题的复合文化空间和特色艺术书店,曾连续两年获评“北京特色书店”。“每家书店都有自己的精神底色,码字人的特色就是有非常丰富的文化现场。”李苏皖介绍,除了新书签售,店里还会不定期举办剧本朗读、戏剧沙龙,甚至还有舞会、诗会。3年多时间,近500场文化艺术活动在这里上演。

疫情让码字人不得不经历线下活动停摆的阵痛,客流量骤减,书籍库存急速飙升。“开年后盘库,书店的在册书籍已经达到了2万册,多到以堆砌状叠放在书架上。”如何让书籍流动起来?今年4月开始,在世界读书日的契机下,码字人决定把购书门槛进一步降低。规则很简单,新客进店,原价购买1本书,就可以获赠价值40多元的“书虫卡”会员资格,后续购书享受6到9折不等的优惠。即使是外地读者或封控在家的市民,也可以云逛微店,享受优惠。

码字人对书籍的版本和装帧有一套自己的取向。这里不只有新书也有二手书,有古旧本、签名本,还有繁体和外版书籍。店内不少书原价都在30元左右甚至更低,这在很多书店里已属罕见。“这些平装书方便携带、易于翻阅、价格不贵,版本却很好,是我们开店前多年积累的囤货。”在李苏皖看来,把厚重的精装书变薄,让大部头的书显得更平易近人,无形中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很多读者一口气买了四五本,可能也就一百多块钱。”书店让利于读者,让库存的书籍加速流动起来。

如今,码字人的付费会员已经突破1000人。除了到店客人,更多新增“粉丝”来自线上。

在码字人和平菓局店的视频号上,一周两场直播吸引着书迷们。比如最近的“享阅中轴线”主题,不仅包含多样化的书单和优惠折扣,一些绝版书也会优先在直播间销售。这里的直播间没有聒噪的叫卖,只有店长在镜头前娓娓道来。“莫愁前路无知己,欢迎进入直播间。”如同迎接门店的客人一般,主播会向每一位进入直播间的网友问好,隔着屏幕,拉近距离。目前,直播间的观看人数已从三五十人上升到数百人,销售额也慢慢趋向稳定,可以与工作日的线下流水持平。

更多不在北京的读者也通过线上直播进入到书店的艺术空间。5月20日,“关于爱”主题读诗会与屏幕前的读者相会,李苏皖邀请了多位诗人连麦,分享爱的故事,让近千名书迷共享诗歌艺术抚慰心灵的精神力量。

随着疫情缓解,更多周边居民开始频繁光顾这处家门口的“宝地”,放学后来温书自习的高中生,点一杯饮品安静坐一下午的白领,带着孩子一起来看书的家长……大家在飘散的咖啡香气中享受着指尖摩挲书页的幸福与满足。

夜幕降临,码字人书店结束了一天的营业。李苏皖将新到的书籍逐一拆包,安放在书架上,再打包好网店订单,放入手写的便签。“下一场读者活动已经在策划。疫情很难,但精神需求不会消失。”李苏皖说,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只要条件允许,码字人就会一直开门,让书店的灯光守护“城市温度”。

【记者手记】

文化点亮平凡希望永远存在

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期待不会被疫情中断。

6月7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宣布经典剧目《茶馆》恢复线下演出,第二天上午,开票仅两分钟,5场演出票就被观众一抢而空;24日,今年中国内地最先推出的大型线下当代艺术活动“画廊周北京”开启,798艺术园区重现勃勃生机;29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中阮演奏家冯满天手中琴弦急动,恣肆饱满的《信天游》引发观众持久不息的欢呼……

从疫情缓解后文化消费的迅速升温来看,剧烈的外部变化引发人们更多思考,对精神给养的渴求,似乎比以往更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很多人被迫居家的封控日子里,阅读代替了一部分旅行,线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让“蜗居”生活不再单调。于是,我们看到电商平台在世界读书日前后3天,实现了33%的销售同比增幅,其中,新增用户的同比增长达到89%;我们看到在北京人艺70周年纪念日当天,多达5000万人次收看9小时不间断的直播活动,首次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高清实时直播方式呈现的院庆版《茶馆》让大家看得酣畅淋漓。

被抑制的文化消费需求向线上补偿,又在线下活动恢复后,释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人们在剧场中体会人生的况味,在展览里感受艺术的魅力,在书籍中增加生命的厚度。

面对疫情压力下不时涌现的消极情绪,码字人书店主理人李苏皖的态度令人感慨。她说,前路漫漫,总会遇到未知的难题,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想办法渡过去,努力积聚往前走的力量。

疫情的阴影还在,但生活仍在继续,文化点亮平凡,希望永远存在!

  • 西方奢华与东方风韵和合共生,盛美利亚酒店艺术绮旅延续
  • 歌尔股份分拆上市计划引关注 股价今日上涨2.03%
  • “2022年度涉防灾减灾辟谣榜”助力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 大众汽车今年首季经营溢利跌至28亿欧元 低于预期
  • 3月24日沪深两市涨停分析:雪龙集团走出5连板
  • 南京派光智慧感知申请精确定位轨面异物图像检测专利,提高轨道异物监测准确性
  • 九号公司获融资买入0.87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2.29亿元
  • 发展养殖发“羊财” 引领村民奔“钱程”
  • 天弘广盈六个月持有混合A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0.35%
  • 建校75周年 北京十中步入发展新赛道
  • 我国自主研制!“全球第一吊”成功首吊
  • 3月18日易方达沪深300指数增强A净值增长0.83%,近6个月累计上涨25.91%
  • 艺术分享会重回线下,特色书店守护“城市温度”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