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青少年模式”不是牟利工具

“青少年模式”不是牟利工具

中国市场监管报微信公众号|作者辰彤

“青少年模式”不是牟利工具
(图侵删)

经常上网的朋友对“青少年模式”应该不会陌生。互联网的“青少年模式”,是应对未成年人触网风险的“屏障”。可一些不法App运营商却对其动起了歪心思——提供“会员尊享特权”,帮助付费用户绕过“屏障”。

近期,天津市滨海新区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不正当竞争案。原告的App软件内设置了“青少年模式”,而被告公司运营的App,却将“青少年模式”弹窗自动关闭功能作为“会员尊享特权”之一。买了被告的“会员”后再打开原告的软件,“青少年模式”的入口弹窗就会被自动跳过或屏蔽,使用户无法通过首页提示使用“青少年模式”。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的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竞争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00万元(据10月15日新华社消息)。

涉事App被判300万元赔偿并非小数目,这同时也给其他运营者敲响了警钟。近年来,“买会员免……”之类的软件在网络平台、手机端不断出现。现在,免来免去居然免到了“青少年模式”头上。说到底,是利益的驱使使然。众所周知,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好奇心较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且青少年群体数量庞大,是网游、直播、短视频等的重要目标群体,由于自控力相对较差,所以很容易产生冲动消费。

“青少年模式”作为网络风险的“屏障”,不仅能对未成年人进行身份认证,还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依赖和网络不良信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有效举措。不法App运营商把屏蔽“青少年模式”当生意来牟利,不仅破坏了互联网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也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理应受到严惩。

今年8月份

国家网信办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尤其是针对此前一些平台“青少年模式”容易被破解的问题,该文件强调,“未成年人模式”应具备防绕过功能,开启该模式后应确保其不被卸载、冻结和隐藏,进程不被强制结束。

人,不能什么钱都赚。赚不该赚的钱,叫“黑心钱”。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突破法律底线去赚“黑心钱”,被重罚的不法App就是下场。不知这一记警钟能否震醒财迷心窍的不法者。

  • 兆新股份: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拟对内蒙古慧科增资3600万元,取得其控制权
  • 火车卧铺车厢的被子到底是谁叠的?
  • 关税、政策轮番冲击下如何布局美股太阳能板块?高盛答案来了
  • 奥飞娱乐跌2.80%,短期趋势看,该股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主力没有控盘
  • 北京化工大学:除病例所在宿舍外,已出结果均为阴性
  • 寰泰储能取得一种电极材料相关专利
  • 轨道交通节能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取得模块化地面干燥和空气净化装置专利,操作方便功能丰富
  • 郑州二手房“以旧换新”出细则,业主和第三方估价单位能否达成共识是关键
  • 科达制造跌2.43%,成交额6348.5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00.53万元
  • 突尼斯总统表示坚定地希望恢复和叙利亚关系
  • 星宸科技涨2.04%,成交额7497.2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50.97万元
  • 通富微电: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99.90%
  • “青少年模式”不是牟利工具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