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北京市政协专题协商
围绕“进一步营造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良好环境,更好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主题,市政协日前举行专题协商会,呼吁北京市亟需以更加开放的超常规政策举措,探索更为有效的引才聚才路径与方式,引进和培养更多世界级的青年“帅才”“将才”。

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工作,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今年3月份以来,市政协科技委牵头组建调研组,深入20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调研。
调研显示,北京市多方式培养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效果显著,近年来北京新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吸引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其中45岁以下的占比达八成以上。从科研成果看,北京市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及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的人才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北京市还不断优化的国际人才政策吸引国际青年科技人才,已规划建设海淀中关村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形成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国际化小气候、小环境。
与此同时,北京地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仍存在顶尖青年人才数量偏少、人才早期科研经费支持不足、人才国际化程度偏低、针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科研生态仍需优化等问题。就此调研组提出7方面33条具体建议。
调研组认为,形成世界科学中心和人才高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科技人才。北京外籍人口数量占比不高,与美国纽约湾、硅谷外籍人口比例还有较大差距。
调研组建议,北京市亟需以更加开放的超常规政策举措,探索更为有效的引才聚才路径与方式,引进和培养更多世界级的青年“帅才”“将才”。要集聚优势资源加强青年顶尖人才自主培养,探索实施海外青年顶尖人才集聚专项计划,实施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如适当放开人事管理制度,面向全球招聘部分科研和管理高级岗位,加大重点领域外籍来华留学生招生培养力度,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瞄准科研人员的现实关切,为国际顶尖青年人才建立一流科研环境,进一步完善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
调研组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以集成电路、互联网等信息行业为主体的美国硅谷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拥有独特的工程师文化,青年工程师在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性作用。
调研组建议,要加大对前沿科技领域青年工程技术人才的政策支持,培养壮大青年卓越工程师队伍。要培育弘扬工程师文化,为工程师设立专门节日,增强全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薪酬待遇,优化工作条件,拓展工程技术人才的晋升通道,加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储备。在“三城一区”等工程技术人才聚集区域,完善人才公寓、积分落户、居住证发放、子女入学等生活保障。
市政协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