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人工耳蜗,15个月宝宝“听见未来”
本报讯(记者刘菊)3月26日,我省“双政策”下首批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哈医大四院顺利完成。在《黑龙江省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及集采“双政策”的支持下,15个月大的患儿小浩(化名)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费用从过去的50余万元降至5万元。小浩也成为我省“双政策”下首批耳蜗手术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患儿。

“‘双政策’下,患儿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使用当前高端的人工耳蜗,这些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听障患者迎来重获听力的希望,也标志着人工耳蜗从‘奢侈品’正式迈入‘普惠医疗’时代。”哈医大四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周彬告诉记者。
从出生到“无声”
人工耳蜗植入术点亮希望
小浩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但在哈医大四院进行新生儿筛查时,他的听力筛查却一直没有通过。严密随访并结合检查后,医生诊断小浩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双耳几乎完全听不见,不及时干预将有聋哑的可能,人工耳蜗是让小浩重获听力、学会说话的希望。当时,双侧人工耳蜗治疗费用高达50余万元,这让本不富裕的小浩父母深感无助。
哈医大四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我省首批国家项目人工耳蜗植入定点医院、东北三省首例集采人工耳蜗植入单位,且该科耳蜗团队已成功开展近千例人工耳蜗手术。在周彬主任的带领下,现多采用国内先进的微创圆窗入路,仅有3厘米左右的切口,能保留患者的残余听力、保护内耳的精细结构,使患者在声音敏感度、言语识别和音乐感知等方面的表现更加自然。在得知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是0至6岁,体重达到18斤能够耐受麻醉、手术等情况时,便可以接受手术,所以即使再难,小浩父母也在随时了解并密切关注手术的一切消息。
“双政策”实施
为患者打开“有声”世界
今年3月,《黑龙江省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及集采“双政策”实施后,小浩父母了解到,在“双政策”的帮扶下,小浩双侧人工耳蜗费用从过去的5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这给小浩一家带来新的希望,他们带着孩子立刻从外地赶赴哈市就医。
在黑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道里区残联相关部门、医保部门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与高效协作下,小浩成为黑龙江省享受“双政策”的首批且年龄最小的患者。3月26日上午,手术顺利完成。术中电极顺利植入,小浩人工耳蜗监测数据良好,这意味着开机后,小浩能用双耳聆听世界。
这一刻,压在小浩父母心间15个月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小浩父母激动地说:“以前攒钱只做单侧手术都很艰难,感谢国家集采政策和黑龙江省残联,感谢哈医大四院周彬主任及团队,不仅为我们就诊提供绿色通道,还用精湛的医术帮助小浩双耳听到声音,我们全家真的很感谢!”
周彬介绍,双侧同期植入能避免两次手术创伤,缩短康复周期,避免了分期植入可能导致的听觉剥夺效应。更能为听障患者提供更接近自然的听觉效果,显著提升患者声源定位和复杂环境下的听力能力。但过去因费用高昂,多数家庭只能无奈选择单侧手术。“集采政策+残联救助”的双重保障,让患者首次能以更低成本获得更优治疗方案。
按时筛查尽早诊断
更多患者享受政策福利
“儿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更是听力发育的黄金期。我国积极开展听力筛查,并将可能存在问题的幼儿转诊至我们省级听力诊治机构,进行进一步听力诊断,力求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避免‘十聋九哑’的发生。”周彬说,患儿小浩正是因为按时进行听力筛查,及时到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测试,才尽早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
“除小浩外,很多幼儿也已通过省残联、平房区残联、香坊区残联、安达市残联等地的初筛与公示,正在等待手术排期中,还有众多成人患者,目前手术已预约至4月底。”周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