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粮食即权力!《小麦战争》:谷物这样重塑世界霸权

粮食即权力!《小麦战争》:谷物这样重塑世界霸权

北京日报|作者朱嘉明

粮食即权力!《小麦战争》:谷物这样重塑世界霸权
(图侵删)

《小麦战争: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权》斯科特·雷诺兹·尼尔森著中译出版社

乌克兰的土壤可能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人们称这里的土壤为黑钙土,这是一种深色的、透气性良好的土壤,蠕虫和细菌可以在这类土壤里茁壮成长。沙皇凯瑟琳二世极为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拥有乌克兰黑土地,才能拥有小麦和面包,成就俄罗斯帝国。1768年,沙皇凯瑟琳二世派遣了超过10万人的俄军,穿越平原、跨过黑海占领了该地区。于是,敖德萨自此成为出口粮食的新兴城市,谷物从这里运往伦敦和欧洲其他城市。

但是,进入19世纪60年代,因为美国的廉价小麦开始涌入欧洲市场,俄罗斯帝国对欧洲谷物供给和价格的近乎垄断地位基本终结。“俄罗斯帝国繁荣戛然而止。”

在上述历史事实的背后,几乎同时发生了俄国结束“农奴制”,美国经过南北战争结束了“奴隶制”。其中,“在废除奴隶制和打破南方不平等关系的内战中,美国经历了残酷的考验,也彻底改变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生产上,美国直接与敖德萨竞争。在对粮食贸易的管理中,美国官员引入了‘共和党’模式:期货市场,加上私营股份制的竞争性州际铁路(可通往沿海地区)协作合作”。

俄国和美国在谷物,主要是小麦供给的竞争,彻底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最重要的历史结果是:“1868年—1872年,欧洲粮价下降了近50%,海上货运的费用也随之下降”。不仅如此,“在欧洲,廉价的美国粮食养活了城市和农村的工人阶级”,“工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城市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分析,“廉价的面包将工人吸引到了消费积累型城市,城市居民积累资本并将积蓄存入银行,进一步推动了帝国中心的繁荣”。这也是1860年—1890年的“黄金时代”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可以这样认为,因为美国的低价谷物进口,工人阶级生活成本降低,且跨越了所谓的“李嘉图悖论”,欧洲工业革命获得最终成功。

为了改变美国在谷物竞争中的“后发优势”,自19世纪80年代,俄国仿效美国的粮食信贷体系,并开始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粮食扩展计划”,向乌克兰东部和西部的草原地带、乌拉尔山脉以东以及满洲里扩张,包括耗资10亿卢布的远东铁路和深水港建设。1905年日俄战争的本质是双方为了争夺东北亚的谷物生产基地和港口,俄罗斯战败。“到了1914年,俄罗斯帝国担心奥斯曼帝国会叫停其在黑海的粮食运输,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之一,而这场战争只不过是为了争夺别国的‘面包’。”也就是说,“粮食几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每个阶段都是关键”。

至于本书提供的最准确的历史线索是:俄国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沙皇退位,是因为圣彼得堡实施食物配给制引发的军队哗变。至11月,布尔什维克获得政权。“布尔什维克成功的主要功臣不是机枪”,粮食是关键因素。“工人用卢布、银子,甚至是制成品,从经营面粉厂的农村、城镇换取一袋袋面粉”,加之“和平、土地和面包”的口号,支持了苏维埃的权威和自主性。但是,在1918年—1922年,列宁领导的苏联依然无法摆脱饥荒内战和骚乱,其中数百万人死于饥荒。列宁和他的团队再建小麦、交通、铁路、银行的链条,最终度过经济危机。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同时,乌克兰摆脱俄国,成立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签署了“面包与和平”协议。但是,当时的乌克兰并没有避免德国入侵的命运。

简言之,谷物、小麦和面包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过程和最终结果。

在本书中,有一位贯穿所有历史拐点的历史人物,他的名字是帕尔乌斯(Parvus),1867年生于俄国,1924年去世。帕尔乌斯先后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参与俄国1905年革命,担任地下的圣彼得堡苏维埃主席,也是奥斯曼帝国和普鲁士帝国外交顾问,土耳其建国功臣,他与托洛茨基共同提出“不断革命”理论。在帕尔乌斯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在1917年,他说服了德国政府将5千万至2亿马克从德国流向布尔什维克,安排“一列乘坐革命分子的密封火车送往圣彼得堡”,组织和发动了改天换地的十月革命。作者认为,帕尔乌斯在思想领域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他在1895年首先创造性地提出“农业危机”概念,诠释历史上的帝国成与败都可以归结于粮食贸易的兴衰。从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麦田是俄国和美国最大的资产”。100年之后的2020年,帕尔乌斯成为《革命的恶魔》(DemonofRevolution)的原型人物,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1898年俄国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者在撰写《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时,帕尔乌斯尚未成气候。现在看,充满多面性的帕尔乌斯不仅影响了俄国十月革命,推动俄罗斯帝国瓦解,而且成为改变20世纪俄国历史演变轨迹和欧洲版图的历史人物。

人类社会不断演变,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数字社会和智能社会,经济结构不断改变,农业对GDP的贡献比重不断下降。但是,这绝不意味着粮食地位的彻底改变和衰落。只要这个世界还是碳基人类主导,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则就还会继续下去:“酵母菌生于粮食,养于粮食,人们种植粮食,收割粮食,选出麦粒和酵母菌混合制作粮食,从而养活自己。”

本书的第十四章题目是“粮食即权力”,也是对全书核心思想的总结和提炼。作者认识到,尽管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和1873年的大恐慌存在很多深层和表面的差别,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在金融危机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关性,并可能继续诱发社会危机。历史一再提供这样的案例。“例如:粮食价格的飙升,导致大部分依靠粮食进口的阿拉伯国家不再对城市面包价格进行补贴。随后在‘阿拉伯之春’运动中发生‘面包骚乱’,利比亚、突尼斯和叙利亚政府很快被推翻。”

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到了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大模型主导经济和社会运行的时代,粮食依然是权力,依然是尚未结束的历史主旋律。

(作者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

  •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敦促美国立即停止侵犯人权
  • 新城市志|中国首条跨海高铁,助力榕厦泉唱好“三城记”
  • 舒泰神跌2.00%,成交额3064.4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28.46万元
  • 汉宇集团跌2.08%,成交额3.7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599.11万元
  • 软件ETF易方达(562930)跌1.72%,半日成交额245.25万元
  • 预告:上海将举行发布会 介绍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会总体安排和筹备情况
  • 靠实力赢球 北京北汽队战胜江苏队
  • 全文发布|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
  • 交通运输部:据预测今年自驾出行约占六成以上
  • 硬核实力!一起看“上天入地”的“大国重器”
  • 北外滩百年香水厂“变身”公共文化空间
  • 奥锐特涨2.03%,成交额837.9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1.78万元
  • 粮食即权力!《小麦战争》:谷物这样重塑世界霸权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